找到相关内容29610篇,用时60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论“三武灭佛共性

      试论“三武灭佛共性   张宝生   (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,西安,710062)   摘要:在中国佛教史上曾发生过“三武灭佛事件。本文采用比较方法探讨“三武灭佛共性。认为“三武灭佛起因基本相同,都与寺院经济膨胀和儒佛道斗争有关;灭佛措施基本相似,都是以行政手段强令僧尼还俗,拆毁寺院,焚毁经像,没收寺产;灭佛结果也大同小异,都对佛教造成了沉重打击,但均...

    张宝生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94586293.html
  • 弥勒:“乐表征

    佛教是崇拜佛,到了大乘佛教,还崇拜立志作佛菩萨。佛数量非常之多,能称上名号来,就有“千佛之众,实际上是无限;与此相应,追随佛后菩萨,人数决不会少于佛。因此,佛教提供可崇拜对象,实在是数不胜数,这是佛教区别于其他一神教特点之一。  佛教教理否认有甚么外在造物者和救世主,而主张人命运由人自身决定,包括人所处周围环境和内心信仰,都按严格因果律,所谓“业报法则安排。因此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44155159.html
  • 清初“四僧艺术

    清初“四僧艺术   ■杨新   由中国美术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策划、主办“明清绘画精选展日前已在中国美术馆开展。作为“2008年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展演项目之一,本次展览共计展出106件明清绘画精品,前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新先生亦受邀在馆内举办了一次名为《清初“四僧艺术》学术讲座,下面摘录是讲座   部分内容。   清代初年和尚画家之多,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极其罕见。除“四僧之外...

    杨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0967715.html
  • “佛教科学化趋势商榷

      “佛教科学化趋势商榷  郑颂英  【曾琦云居士按:有些带有学术性问题或者修道上疑难问题是可以商榷。我在《妙音信箱》7期发表了“论跨世纪佛教六大走向,其中有一条“从传统走向科学,...法轮功问题,现在已经解决。但江西“妙乐问题,不知情况如何。“本愿法门,我目前还没有在内地发现。佛曾经告我们:末世时代,邪师说法,如恒河沙。有自觉,有不自觉,有谋求名闻利养,有野心勃勃带有政治...

    郑颂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4246171.html
  • 中国有无“滇密探讨

    中国有无“滇密探讨  侯冲  近年来,“滇密已近乎成为学术界共识。所谓“滇密,又被称为“阿吒力密教或“阿阇梨(阿叱力)教。据称是7世纪后通过滇缅古道(又称“南方丝绸之路’’)传人云南,以大理一带为中心形成一个与汉密、藏密并称密教传承系统。这种观点在最近出版中国密教研究著述中正逐步系统化,并有专著正在出版中。  “滇密之说是否成立?云南历史上是否真有这样一种密教?如果没有,...

    侯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5265245.html
  • “人情世故深层解读

      究竟何为人情世故?明朝诗人杨基在《闻蝉》中写道:“人情世故看烂熟,皎不如污恭胜傲。南怀谨先生对于“人情世故理解却有着更深刻寓意:不是简单圆滑处世,不是假意虚伪逢迎,不是单纯地...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   南先生解释,孔子说十五岁时候,立志做学问,十五年后,根据他丰富经验,以及经历过人生磨练,到了三十岁,做人做事、处世道理就“立住了,然而,这时候心理还不稳定。到了四十岁...

    刘清海编著

    |人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3304234339.html
  • “七处徵心问题

    “七处徵心问题    洛桑  作者洛桑,江西佛学院楞严班学僧,本文是有关于《楞严经》藏语作文汉译。   一、需证悟无实有心   《大宝积经护国菩萨会第十八》里面说:   空与寂静无...外、一切处等七个问与答,阐明了无实有心。    三、如何通达心无实有   《楞严经》所化,分为利和钝两种:   利跟这人直接契入  [是就心体上,专一而住,修习入于一境“无分别,令成住分。...

    洛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1649635.html
  • “禅茶一味思想基础

    茶于佛教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饮料,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发展和制茶技术进步,进而,在茶事实践中,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思想内涵方面共通之处。  其一曰“苦  佛理博大无限,但以“四谛为总纲。  释迦牟尼成道后,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,谈就是“四谛之理。而“苦、集、灭、道四第以苦为首。人生有多少苦呢?佛以为,有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怨憎会苦、爱别离苦、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5255111.html
  • 佛教科学化趋势商榷

    按:有些带有学术性问题或者修道上疑难问题是可以商榷。我在《妙音信箱》7期发表了“论跨世纪佛教六大走向,其中有一条“从传统走向科学,其意是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手段来弘扬佛法,例如网络弘法,...开始,生怕这种提法引起混乱,故写此文。我表示感谢,并全文刊登。   后面一部分谈到近年邪魔外道混淆视听,流毒人间,泛滥成灾。其中殷切希望早日取缔法轮功问题,现在已经解决。但江西“妙乐问题,不知...

    郑颂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5240088.html
  • 关于“受相应法教

    关于“受相应法教  ——阿含解脱道次第之二(5)  一 《杂阿含经》 四六五 (四六六)   尔时,尊者罗侯罗往诣佛所,稽首礼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“世尊!云何知、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...种种行,如是“我、我所、我能、我慢就跟随而生。   ◎“触灭不是眼睛不要看、耳朵不要听,而是六根与六尘接触当下,没有任何贪染与迎拒。让一切境界如流水般流过:而“我消失了,“要与不要消失了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4447854.html